随着数字文创的蓬勃发展,文旅产业迎来了质的飞跃。从云游北京的中轴线到AI修复三星堆文物,数字文创产品不断的提高游客的沉浸体验,丰富了文旅服务的内容和形式。数字科技不仅激活了文旅市场的创新供给,也刺激了线下消费,成为行业复苏的重要推手。
在北京什刹海的银锭桥上,游客们聚集在一个小小的二维码前,扫描之后便能在电子设备屏幕上领略到中轴线的万千风采。腾讯推出的“云上中轴”小程序,正是推动文旅融合与提升使用者真实的体验的新路径。舒展,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的负责人透露,从“云游敦煌”到“数字故宫”,数字技术赋予了历史背景和文化更强的表现力,提升了文旅内容的深度和广度。
科技的进步与产业升级并行,现代科技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。以云游戏、数字孪生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代表的数字文创产业,正为文旅融合注入新的动力。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指出,构建“数字文化ECO”是提升文旅产业的基础设施。这些文物与文化通过数字化技术“复活”,让不同空间与时间中的人们能更好地连接。
与此同时,数字文创产品的火热也推动了线下文旅消费。例如,山西利用游戏《黑神话:悟空》与古建筑群联动,推出了“跟着悟空游山西”的主题线路;天津则借助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的热度,推出“陈塘关文化溯源游”,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。贵州以全域行浸式数字演艺《红飘带》,重现了长征的壮丽历程,观众更是突破了百万。
不仅如此,各大视频平台也热情参加到文旅市场的布局中。B站推出的《守护解放西》系列综艺总播放量已超过11亿次,助力长沙坡子街成为新的文旅IP。快手的新AI特效“快来惹毛我”更是引发社交网络的热议,展示了文旅地标的新活力。
从抖音和快手等短视频平台,到B站的交互型视频以及电竞界的游戏赛事,这一些平台正在重塑内容消费市场。戴斌表示,这些创新的内容形式不仅激发了游客的出游欲望,也是推动旅游服务产品与服务创新的重要渠道。随着数字文创的发展,文旅产业的未来将更充满活力与创意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